Sunday, July 17, 2011

分享集:假如颜回有家室

出自《冷眼分享集》

每次重读“论语”,读到以下一段有关颜回的文字时,总是有所感触,愿与读者分享。

这段文字就是:

“子曰”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”。

(孔子说:“回的德行真好啊!一竹筐饭,一瓜瓢水,住在破旧的巷子里,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生活的忧悉,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。回的德行真好啊”(傅佩荣教授译)

颜回是距今2500多年前中国春秋末的鲁国人,原名颜渊(“论语”中有“颜渊篇”),字子渊。孔子有3000名学生,最欣赏的就是颜回,他是顶尖学生。

颜回不但敏而好学,而且德行修养特好,孔子赞他“不迁怒,不二过”“其心三月不违仁”。

一名这么优秀的人才,竟在32岁时就逝世了。孔子听到噩耗,放声恸哭:“天丧予!天丧予!”(“天亡我也,天亡我也”)。

(辞海:颜回生於公元前521年,卒於前490年,享寿32岁;傅佩荣教授却说颜回死于鲁哀公14年,孔子71岁时,他比孔子小30岁,故享寿41岁,不知何者为是)。

颜回这种超物质的苦学精神,成为中国旧社会贫穷读书人的精神支柱。

“论语”中没有关於颜回家庭的资料,从他笃老向学,又英年早逝,想必没有家室。

作为王老五,孤家寡人一个,没有牵涉到别的人,他当然有选择个人生活方式的权利,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,却“不改其乐”。

假如他有家室的话,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。

因为他不再是个孤立的个体,他的所作所为,将牵涉到别人,他就不再有选择个人生活方式的权利。

他可以对物质贫乏的生活,甘之如饴;但他的妻子如果也跟着他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的话,恐怕就会面有菜色,变成名副其实的黄脸婆了。

“贫贱夫妻百事哀”,在“牛衣对泣”之下,仍不会下堂求去的妻子,毕竟不多,长期居住在臭气薰天的贫民窟(陋巷)中,却要求他做“贤妻”,恐怕也不是合理的要求吧!

假如为了“三月不违仁”,要儿女也跟着老子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,肯定会营养不足,发育不良,对儿女也不公平。

现代社会,竞争白热化,即使大学毕业,也不易立足社会,更不要说半途辍学了。身为父母的,如果不努力奋斗,使儿女失去了受良好教育的机会,没有打好将来在社会中拼搏的基础,使他们在竞争中居於劣势,绝对不是称职的父母。

许多家境欠宽裕的父母,为了儿女受良好教育而缩衣节食,耗尽积蓄,晚年生活没着落,身为儿女,假如不努力,长“一箪食,一瓢饭”,居陋巷,使为他们付出一生精力的父母,晚景凄凉,身为儿女的,於心何忍?又怎能算是称职的儿女?

要做称职的丈夫,父母和儿女,你都不能选择做现代的颜回。

你都不得不努力。

理由很简单:“此身不属一己”。

你不是单单属於你自己,你同时也属於别人-你的家人和社会中千千万万“供养”你的人。

使你的家人过着像样的生活,前途有保障,绝对是你的责任。

责任,在商务印书馆的“现代汉语词典”中的解释为“分内应做的事”。

不能使家人过像样的生活,前途又没有保障的父母,就是不尽责的父母,因为他们没有做好“分内应做的事”。

爱家庭,不能只是口说,必须表现於行动。

不要自鸣清高,不要为不努力找藉口。

努力学做人,努力求学,努力做事,努力赚钱,努力上进,是一种责任。

不要推诿责任,因为责无旁贷。

钱不是万能,没有钱万万不能。

不要在提到钱时,感到难堪。

为了爱,以正当手段赚钱,是光荣的事。

读了“论语”中有关颜回的记述,我钦佩他的求学精神,但庆幸他没有家室。因为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妻子儿女的愁容。

No comments: